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学术科研

项目实践课程|董松:《涉外展览团队组织构成》

发布于:2024-08-05

2024年8月4日上午,安徽省图书馆副馆长董松,应邀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雁塔校区,为国家艺术基金“新时代对外文艺交流组织实施人才培训”项目的学员们带来了以《涉外展览团队组织构成》为内容的精彩授课。

在课程中,董老师以新时代对外文艺交流组织实施为主题,针对对外文艺交流,以涉外展览为题进行深入讲授。首先,董老师将涉外展览的基本模式概括为“1+3”模式即一个总纲,三个工作方法。总纲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工作,

三个工作方法就是项目化、品牌化、效能化。随后,董老师又认为涉外展览的内容应该体现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并以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目标。

在对涉外展览的模式介绍之后,董老师又对涉外展览的基本流程做了详细说明,认为基本流程主要包括策展的前期准备即组织策划队伍,展览内容的研究与编纂和展览实施。董老师强调,策展人或策划团队需要具有丰富的展览经验和对展览市场的预测和评估,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文化修养,同时,在对展览内容进行编纂时,要重视陈列大纲,其是展览的灵魂,形式设计在此基础上才能创作出好的设计,视觉的冲击力与心理的感染力固然是艺术设计追求的效果,但也必须服从内容的要求。在展览实施方面,董老师认为,点交展品体现的是一个美术馆藏品管理的水平。策展人要利用开幕式,新闻发布会和学术讲座等形式做好展览的宣传工作,而在展品进入展区现场时,要一切以展品安全为准绳,并在展期内做好维护与调整。随即,董老师又以经典策展如丝路光华——敦煌石窟艺术特展(敦煌研究院)、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上海博物馆)等为案例,讲解了在涉外展览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分享了自己面对这些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此外,董老师又以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策展实践为例,重点讲解了如何将艺术之物转化成历史之物,文字语言转化成可视语言的过程和关键,并提出涉外展览的三个工作化原则即策划优质高能项目、打造涉外展览品牌、提升对外传播效能。

讲课结束后,学员与董老师就课程讲授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气氛活跃且富有成效。最后,学员与董老师合影留念,本次课程在学员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文:梁睿毓、陈浩  审核: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