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专家授课
2024年7月25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新时代对外文艺交流组织实施人才培训”项目理论课《现代对外展览文化宣传与设计原理》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雁塔校区顺利开课,由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浩教授主讲。课前,项目班主任田熠博士对授课专家张浩教授的专业方向和学术成果向学员作以介绍。
授课中,张浩教授以涉及展览文化宣传与设计原理的关键概念解读为基础,联系个人专业背景、行业体会以及系列设计科教发展专业体系,结合丰富的设计实践案例,从基于文化自信的传统文化演绎和以创新为靶向的时代化中国设计实践两部分展开讲授。
在第一部分,张浩教授以“新时代”“一带一路”“丝路精神”“文化自信”等关键词为线索,为学员展示了新时代对外展览所需持守的基本文化理念和可利用的资源,认为中国设计要与时代同向,同时汲取中华民族历经漫长奋斗所积累的文化养分,创造性地呈现具有东方审美意蕴的整体风貌。张浩教授认为,要彰显中国设计的独特内涵,必须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挖掘力度,避免目光始终向外而造成的设计同质化问题,设计实践由复制、摹仿到创新、创造的跨越,传统文化的滋养不可或缺。接着,张浩教授以西安为例,从历史地位、政策定位、时代方位等方面系统说明了地域文化之于对外形象设计实践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员要树立个人设计服务文化发展需求的责任意识,形成具有中国独特文化精神的设计语言体系。张浩教授通过系列重大设计项目展示,提醒学员在对外展览策划中要筑牢“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关注传统工艺非遗传承在设计领域的创新性活态演绎,突出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特征,提高传统文化工艺元素的创新应用水平,加强相关成果落地转化。此外,张浩教授从自身近年来设计实践经验出发,认为以坚持价值引领、需求引导、艺科融合三位一体为支撑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设计、红色文化传承设计、助力乡村振兴的综合设计以及服务国家科技的融合设计是新时代设计实践板块的主要方向,也应成为新时代展览策划实践的主要面向。
从对“设计”和“设计学”两个关键概念的梳理着手,张浩教授自然引出了作为第二部分讲授的核心理念,即“时代性”和“中国设计”。在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地位逐渐攀升,服务用户需求、创新、简约、可持续等基本原理被重视的背景下,设计所内含的时代性质素与中国风格要求被放大,成为检验设计创新性水平的重要指标。“时代性”要求艺术家具备敏锐的观察眼光与高度的概括能力,而非对时代片面现象“切片”性的速写;“中国设计”则不应成为受限于地域和设计者身份的名词,而是体现当代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对外展现中国优秀文化和新时代中国风貌的生动设计实践,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和当代技术产业革命的综合显现。张浩教授以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优秀成果为例,探讨了艺术设计拥有参与人类文明秩序重构的国家动力效用,认为中国设计在向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以深厚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为鲜明特点的“中国风格”,契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正在向更高阶段、更高水平迈进。张浩教授认为,新时代中国展览展示设计实践要着力学习“工匠精神”,坚持精益求精、不计得失、锲而不舍、锐意进取,以“真”“善”“美”为内核驱动,追寻专注坚持的精神信仰,传承宏阔高深的文化精神。最后,张浩教授指出,中国设计的基本内涵是使“中国成为世界的中国”和“世界文明秩序建构的重要主体”,这与新时代中国对外文艺交流组织实施的内在要求达成自觉同构,设计作为对外文艺策展实践的基本单元和重要方面,不仅作用于外在视觉形象的构建,更要服务于内在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的传播与表达,艺术设计与文艺交流策展实践互彰互促,以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本质要求切实推动新时代对外文艺交流组织实施创新化发展。
讲授结束后,张浩教授与学员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耐心解答了学员的疑问。基于个人性的设计作品如何发挥社会效用问题,张浩教授认为,设计实践要面向大众需求选择切入角度,注重元素的提炼与融合运用;要顺应时代的交流要求,互利互鉴,实现资源的开源共享;要关注作品的精神性内涵质素,提升作品的感染力,从而自然实现其接受度与普适性的扩展。整个交流过程气氛轻松、效果显著,课程在学员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02
学员心得
马圣楠/上海隆中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策划总监:
在国家艺术基金转向人才培训的高平台上,有幸听到由西安美院副院长张浩教授带来的《现代对外展览文化宣传与设计原理》课。课上张老师通过关键词入手,以西安美院参与国家重大外交活动的实践经验,给我们带来一堂主题鲜明,视野广阔,内容详实,理念高远的精彩讲座。
课上,他用唯物辩证的视角,分析了我国设计一路发展以来出现的问题以及基于实践的新举措,让我很有收获,他所例举的艺术院校与工科院校的合作案例,让人看到艺术服务国家大政方针、国家重器的过程中,拥有的广阔空间。
尤其是课上提到“中国设计要与中国发展结合起来”,将“术”与“道”在新时代的融合方式做了清晰的阐述,让人明白之所以会有风格鲜明的设计,背后是一套探索完整的适应时代的价值追求。同时,也让我对于如何将“对外文艺交流活动”作为“术”,更好地服务于“道”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放眼全球,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无论何地都是一项漫长的系统工程,视觉上的设计,体验上的策划……当代艺术领域的工作者,生逢其时,用自己的实践来参与这个壮丽时代的建设,恰是我们这代人的时代使命。
(图文:梁睿毓、陈浩 审核: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