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全面贯彻上级部门关于美育的指导精神,依托现有学科建设和教学资源,秉承“爱国、勤奋、博学、创新”校训,弘扬“博古通今、融贯中外、德善相济、自强不息”西外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以美育人、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遵循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美育特点,在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管理、艺术实践和条件保障方面积极改革与探索,不断完善美育实施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美育工作,营造富有美感、充满朝气、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促使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感情,推动育人工作及大学自身的和谐发展。
一、美育工作发展理念和定位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的美育规格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以及人才培养过程;学校长期坚持把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二)十四五规划中美育专项发展战略
落实立德树人,完善五育并举体系。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要求,聚焦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重构课程育人体系。以德育铸魂,以智育固本,以体育强健,以美育浸润,以劳动教育淬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保障德育质量和智育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美育教育,稳妥推进美育教育教学改革,将美育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内涵,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
(三)美育质量保障机制体系
学校成立了由分管校领导负责的美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校团委、艺术学院、通识学院、体育部等单位负责人组成,负责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统筹美育领导。2022年9月,学校成立公共艺术中心,负责全校公共美育教育教学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学校依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建立完善学校美育工作规章制度,出台《西安外国语大学关于切实加强美育工作的方案》(西外党发〔2021〕76 号),统筹学校美育发展、促进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整合各类美育资源、促进校内外支持美育发展的保障机制体制,并且已经建立以提高美育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二、美育工作发展条件
(一)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充分发挥已有的艺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旅游学院、体育部等专业教师队伍优势,努力打造一支面向全体学生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美育教师队伍。截止目前,学校有可开设公共美育教育相关课程的专任教师1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接近一半。
(二)美育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及共享
学校总占地面积1593亩,建筑面积约106.3万平方米,具有多样化的美育教育场所资源。现有各类艺术专业教育的书画室、雕塑室、摄影工作室、录音工作室、动画实验室、剧场,以及排练厅、舞蹈厅、演播厅等100余间。
此外,学校拥有综合体育馆、游泳池等各类室内场馆所,建筑面积约13304.89平方米;有篮球场、足球场、田径场、网球场等室外运动场地,建筑面积约72469.03平方米,为美育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场所空间保障。
积极扩大校史展览馆等校内美育场馆开放服务范围,积极拓展校外美育实践教育基地,与陕西大剧院、大华1935、新东方教育(陕西)、白鹿原影视城长安唐村产教融合实习基地等校外美育实践基地共建共享,充分发挥美育场所的文化传承和育人功能。
三、美育培养实施过程
(一)美育通识课程教学
学校将美育通识课程和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实行学分制管理,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近三年来,美育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明显,师资队伍建设和场馆设施明显加强,推进机制和评价体系日益完善,初步构建以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美育课程体系,形成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互结合、美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具有学校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目前,学校开设了艺术类通识课31门,其中线下课程14门,已经开齐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要求的8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开设的课程覆盖多个艺术门类,基本满足了在校本科生接受课堂艺术教育的需求。三年累计学生选修美育课程13467人次,共3514学时。
序号 |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课程名称 |
开课单位 |
学分 |
1 |
通识核心课 |
艺术鉴赏和评论类 |
《戏曲鉴赏》 |
艺术学院 |
2 |
2 |
通识核心课 |
艺术鉴赏和评论类 |
《戏剧鉴赏》 |
艺术学院 |
2 |
3 |
通识核心课 |
艺术鉴赏和评论类 |
《舞蹈鉴赏》 |
艺术学院 |
2 |
4 |
通识核心课 |
艺术鉴赏和评论类 |
《音乐鉴赏》 |
艺术学院 |
2 |
5 |
通识核心课 |
艺术鉴赏和评论类 |
《影视鉴赏》 |
艺术学院 |
2 |
6 |
通识核心课 |
艺术体验和实践类 |
《书法鉴赏与实践》 |
艺术学院 |
2 |
7 |
通识核心课 |
艺术体验和实践类 |
《中国画鉴赏与实践》 |
艺术学院 |
2 |
8 |
通识核心课 |
艺术鉴赏和评论类 |
《世界动画艺术鉴赏》 |
艺术学院 |
2 |
9 |
通识核心课 |
艺术体验和实践类 |
《非遗刀笔油画作品赏析与创作》 |
旅游学院 |
2 |
10 |
通识核心课 |
美学和艺术史论类 |
《名画解读》 |
艺术学院 |
2 |
11 |
通识核心课 |
美学和艺术史论类 |
《中国美术考古》 |
艺术学院 |
2 |
12 |
通识核心课 |
美学和艺术史论类 |
《传统剪纸》 |
艺术学院 |
2 |
13 |
通识核心课 |
美学和艺术史论类 |
《素描》 |
艺术学院 |
2 |
14 |
通识核心课 |
美学和艺术史论类 |
《表演艺术》 |
艺术学院 |
2 |
15 |
通识核心课 |
艺术鉴赏和评论类 |
《美术鉴赏》 |
超星 |
2 |
16 |
通识核心课 |
艺术鉴赏和评论类 |
《艺术鉴赏》 |
超星 |
2 |
17 |
通识核心课 |
艺术鉴赏和评论类 |
《书法鉴赏》 |
超星 |
2 |
18 |
通识核心课 |
美学和艺术史论类 |
《书法鉴赏:中国书法史》 |
超星 |
1 |
19 |
通识核心课 |
美学和艺术史论类 |
《美学原理》 |
超星 |
2 |
20 |
通识核心课 |
艺术鉴赏和评论类 |
《古代名剧鉴赏》 |
超星 |
2 |
21 |
通识核心课 |
美学和艺术史论类 |
《文艺学名著导读》 |
超星 |
1 |
22 |
通识核心课 |
艺术鉴赏和评论类 |
《西方美术欣赏》 |
超星 |
2 |
23 |
通识核心课 |
艺术体验和实践类 |
《漫画艺术欣赏与创作》 |
超星 |
2 |
24 |
通识核心课 |
美学和艺术史论类 |
《抽象艺术学》 |
超星 |
1 |
25 |
通识核心课 |
艺术体验和实践类 |
《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 |
超星 |
2 |
26 |
通识核心课 |
艺术鉴赏和评论类 |
《影视鉴赏:电影与幸福感》 |
超星 |
1 |
27 |
通识核心课 |
艺术体验和实践类 |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 |
超星 |
2 |
28 |
通识核心课 |
美学和艺术史论类 |
《中国戏曲·昆曲》 |
超星 |
1 |
19 |
通识核心课 |
艺术鉴赏和评论类 |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 |
超星 |
2 |
30 |
通识核心课 |
美学和艺术史论类 |
《设计与人文:当代公共艺术》 |
超星 |
2 |
31 |
通识核心课 |
美学和艺术史论类 |
《世界建筑史》 |
超星 |
3 |
表1 西安外国语大学美育通识课程一览表
(二)美育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融合
学校把美育实践作为思政教育的催化剂,组织开展“学艺明德担使命,红色青春献中华”“红色音乐 党旗飘扬”“红五月经典诵读”“非遗进校园,文化共传承”等系列活动,以可视、可感、可及的形式引导青年学子回应时代关切、顺应时代潮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发现和感受新时代建设中的人物之美、发展之美、时代之美。
与此同时,我校严格落实五育并举精神,鼓励部分学院结合专业学科和培养方案开设艺术类选修课程。除艺术学院之外,新闻与传播学院开设《影视美学》《影视音乐赏析》《纪录片》《影视赏析》《音频编辑》《艺术概论》《摄影艺术》《视听语言》《影视剪辑》《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开设《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才艺基础》《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国际关系学院开设《外交礼仪》《世界文明史》;欧洲学院开设《希腊艺术赏析》《古希腊戏剧赏析》《希腊影视赏析(双语)》《古希腊神话》;亚非学院开设《印地语文学作品选读》《乌尔都语文学作品选读》,等等。通过这些与艺术息息相关的专业课程,有效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满足艺术教育培养需求。
(三)美育实践教学
1.有机整合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丰富以及创新
学校结合重大节日庆典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师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文化艺术活动形式更加多样,文化品质更加优化。持续开展迎新晚会、新生歌会、校园歌手大赛、摄影展、绘画展、话剧展演等一系列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健康向上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品味。详见附件6。
2.艺术实践类学生社团建设
校团委大力鼓励并支持艺术实践类学生社团的成立和运行,并且聘请艺术专业教师,在例训、集训为学生提供专业艺术指导,提高学生艺术基础。在全校81个学生社团中,文化体育类社团共23个,其中大多数都开展有关艺术的各项活动,深受师生和社会好评。
3.美育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美育实践基地建设,现有演播厅、录音棚、虚拟仿真实验室、沙画大师工作坊、艺术剧场等校内实践基地,陕西大剧院、大华1935、安徽宏村美术写生基地、安徽西递写生基地、江西省景德镇市婺源写生基地等校外美育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文化传承和美育传播功能,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让学生耳濡目染、深深熏陶,使其在进入社会之前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形成高尚的文化自觉与审美情操。
(四)美育科学研究
学校在艺术领域积极开展学术科研和教学研究,现有中国电影译介与传播研究基地、艺术遗产研究中心等与美育相关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美育科学研究和智库建设发展态势良好。近三年来,全校获批艺术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4项,纵向经费386万元,横向经费200余万。艺术类研究获教育部第九届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陕西哲社优秀成果奖、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及西安市哲社优秀成果奖等15余项。艺术学院获批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1个(表演),获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1门(邹满星《设计艺术史》)、陕西省特色线上课程1门(李杰《陕西艺术考古》)、陕西省一流课程4门(李杰《中国美术考古》、南华《电影理论》、王元方《动画声音基础》、陈乃嘉《表演艺术VI独幕剧、多幕剧排演》),校级思政课程教学能手1名(崔珊),校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名(南华)。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咨询服务以及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等方面均取得新进展。
序号 |
课程名称 |
获奖名称 |
等级 |
获奖人 |
时间 |
1 |
基于关键认知体系的跨学科美育课程建构创新与实践 |
省级教学成果奖 |
省级二等奖 |
李 杰 |
2020年12月 |
2 |
新时代高校公共美育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创新 |
省级教学成果奖 |
省级二等奖 |
李 杰 |
2024年9月 |
3 |
《中国美术考古》 |
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 |
教育部 |
李 杰 |
2023年2月 |
4 |
《陕西艺术考古》 |
陕西省特色线上课程立项 |
省级 |
李 杰 |
2023年4月 |
5 |
《中国美术考古》线下课程 |
省级一流课程 |
省级 |
李 杰 |
2024年3月 |
表2 高水平艺术类课程建设
序号 |
名称 |
级别 |
姓名 |
时间 |
1 |
新时代对外文艺交流组织实施人才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
李 杰 |
2024 |
2 |
新昼古道考古遗存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建构研究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孙海芳 |
2023 |
3 |
科技美术考古学人才培养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
李 杰 |
2019 |
4 |
中国美术考古学的体系构架研究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李 杰 |
2016 |
5 |
中国美术考古学的风格谱系研究 |
教育部重点项目 |
李 杰 |
2015 |
6 |
传统艺术通识知识体系的创新构架与普适推广 |
教育部重点项目 |
弓 淼 |
2019 |
7 |
先秦易学观念及其美学思想发生论研究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樊高峰 |
2023 |
8 |
中国美术考古学撰稿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 |
李 杰 |
2021 |
表3 高级别艺术类科研项目
序号 |
获奖名称 |
来源与等级 |
获奖人 |
时间 |
1 |
教育部第九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
教育部 三等奖 |
李 杰 |
2024 |
2 |
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调研报告类) |
国家民委 二等奖 |
孙海芳 |
2024 |
3 |
陕西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
陕西省人民政府 一等奖 |
李 杰 |
2019 |
4 |
陕西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
陕西省人民政府 一等奖 |
李 杰 |
2023 |
5 |
陕西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等奖 |
李 杰 |
2014 |
6 |
陕西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等奖 |
李 杰 |
2022 |
7 |
第五届全国素质教育教研成果奖 |
中国教育管理学会 一等奖 |
李 杰 |
2017 |
8 |
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奖 |
陕西省教育厅 一等奖 |
李 杰 |
2019 |
9 |
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奖 |
陕西省教育厅 一等奖 |
李 杰 |
2021 |
10 |
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陕西省教育厅 二等奖 |
李 杰 |
2013 |
11 |
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陕西省教育厅 二等奖 |
侯小春 |
2021 |
12 |
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陕西省教育厅 三等奖 |
李 杰 |
2015 |
13 |
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陕西省教育厅 三等奖 |
魏 英 |
2021 |
14 |
2022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
西安市人民政府 一等奖 |
李 杰 |
2022 |
15 |
西安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
西安市人民政府 二等奖 |
李 杰 |
2018 |
表4 艺术类科研成果奖
四、美育工作产出效果
(一)重大艺术展演活动参与及获奖情况
学校组织广大师生参加各类艺术比赛,获得了优秀的成绩。近五年,学生获国家级A类学科专业竞赛奖57项,省级专业学科竞赛奖217项。近三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5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1项。教师省级学科竞赛获奖2项,省级大学生戏剧影视赛事17项,艺术实践取得显著成效。详见附件1-5。
此外,陕西省、西安市举办的各类文艺活动,我校大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在陕西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我校选送的管弦乐合奏作品《赛马》荣获甲组(非专业组)三等奖、舞蹈作品《国色天香》荣获甲组(非专业组)三等奖、朗诵作品《时代在召唤》荣获甲组(非专业组)三等奖,朗诵作品《人民》荣获乙组(专业组)三等奖,校团委陈芳同志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详见附件7。
(二)社会美育实践活动
依托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校组织多支实践队面向全省各地青少年开展美育实践活动。其中,艺路阳光志愿者队的“画笔显风景,乡村建新功”等美育志愿项目先后在渭南市合阳县百良镇李家庄社区、商洛市镇平县白坪村、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黄良街道开展,结合艺术学院专业特色,接续前期艺术助农成果,实践团深入基层,通过乡村墙绘、美育支教、文艺汇演、走访调研等方式进行与美育结合的志愿实践活动,在社区开展美育支教弘扬传统文化艺术,并在艺术街区完成十余面墙的美化墙绘,以青春执笔,用艺术挥毫,助力乡村振兴。为响应教育部发布的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标将舞蹈、戏剧、影视作为“新三科”正式纳入艺术课程标准,我校张婷副教授指导并带领学生前往西北大学附属大学城学校进行了戏剧艺术送教活动。此次活动结合艺术课标相应学段培养目标,旨在用戏剧艺术方式促进青少年儿童进行好奇心、探索欲、交流自己感受、享受艺术表现的乐趣并能与他人分享的体验,获得了西北大学附属大学城学校师生的好评。以上活动得到多家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
总结
尽管我校在美育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但也仍存在一些矛盾和挑战。一是教育资源亟待进一步整合。目前我校美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承担单位比较分散,协同开展工作的效率还不够高。二是投入亟待进一步加强。指导学生开展课外艺术实践的师资相对匮乏,以艺术团为中心的第二课堂主平台虽已进行校外专家选聘工作,但仍然存在较大缺口;用于艺术教学、举办艺术活动的配套设施不足,基础较薄弱,艺术场馆、音乐厅、排练场、室外校园文化艺术阵地等仍相当匮乏,较大限制了美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调动师生参与美育的积极性,填补艺术实践奖励投入,全面激发创作热情。三是美育特色亟待进一步凝练。校内各单位在美育方面仍有潜力可供挖掘,要以艺术实践为重要工作切入点、结合点和支撑点,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着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引导师生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汲取滋养,提升美育整体水平和质量,建成西外特色美育体系。